物流配送中心的规模设计
对于以上的功能进行分析,根据市场总容量、发展趋势以及该领域竞争对手的状况,确定目标份额,而决定该部分的局部规模。规模设定中应该注意两方面的问题:**是要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地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预测,国际贸易特别是和深圳地区有关的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因为我们所讨论的项目不是短期行为,预测范围必须包含中、长期内容。*二是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状况,它们目前的生产能力、占有市场份额、经营特点、发展规划等。因为市场总容量是相对固定的,不能正确地分析竞争形势就不能正确地估计出自身能占有的市场份额。
以上预测如果发生大的偏差,将导致设计规模过大或过小。当然,我们不希望由于估计偏低,发生失去市场机遇或是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问题;也不应由于估计偏高而造成多余投资,从而使企业效率低下,运营困难。
在对各功能项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再**重点。统一协调,对物流中心的总体规模进行决策。
规模设计和实施步骤没有必然的关系,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分步实施,这要根据资金、市场等具体条件决定。
物流中心的设施规划与设计
在预定的区域内合理地布置好各功能块相对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布置的目的是: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人员和能源;
(2)较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生产周期;
(5)力求投资较低;
(6)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据资料介绍,在制造企业的总成本中用于物料搬运的占 20%至50%,如果合理地进行设施规划可以降低10%至30%。物流中心是大批物资集散的场所,物料搬运是较中心的作业活动,合理设施规划的经济效果将更为显著。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1)根据系统的概念、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整体优化。同时也要把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2)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出发点,并贯穿在设施规划的始终,因为企业的有效运行依赖于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合理化;
(3)从宏观(总体方案)到微观(每个部门、库房、车间),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例如布置设计、要先进行总体布置,再进行详细布置。而详细布置方案又要反馈到总体布置方案中去评价,再加以修正甚至从头做起;
(4)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作业流程,这是提高企业生产率和减少消耗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只有在时间上缩短作业周期,空间上少占有面积,物料上减少停留、搬运和库存,才能保证投人的资金较少、生产成本较低;
(5)重视人的因素。作业地点的设计,实际是人一机一环境的综合设计。要考虑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
物流中心的主要活动是物资的集散和进出,在进行设施规划设计时,环境条件非常重要。相邻的道路交通、站点设置、港口和机场的位置等因素,如何与中心内的道路、物流路线相衔接,形成内外一体、圆滑通畅的物流通道,这一点至关重要。
在设计仓储物流方案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提出方案的时间,许多的厂商在建筑设计完成后,已经开始土建时再开始考虑仓储方案,由于柱距等影响,往往会造成空间浪费,因此较好的时间应该在土建之前。再如对方案弹性的考虑,好的设计应该是有一定扩充能力的,摆的满满的仓库通常效率都比较低。再如对货物流动尖峰期的考虑,设计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高峰期的要求等等,都应该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做物流工作多年,有感于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到位,企业的基本的物流资料不齐全,造成企业物流决策没有依据,投资花下去了,物流成本不能降低,效率不能提高。
物流量的资料是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资料。我们就企业物流量的问题进行一些粗浅探讨,希望对当前企业物流管理有所帮助。
沃尔玛前任总裁大卫。格拉斯这样总结:“配送设施是沃尔玛成功的关键之一,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比别人干得好的话,那就是配送中心。”
沃尔玛公司1962年建立**个连锁商店。随着连锁店铺数量的增加和销售额的增长,物流配送逐渐成为企业发展?quot;瓶颈“。于是,1970年沃尔玛在公司总部所在地建立起**间配送中心,集中处理公司所销商品的40%。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配送中心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到现在该公司已建立62个配送中心,为**4000多个让提供配送服务。整个公司销售商品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而其竞争对手只有约5065%的商品集中配送。
如今,沃尔玛在美国拥有**的物流系统,配送中心已是其中一小部分,沃尔玛完整的物流系统不仅包括配送中心,还有更为复杂的资料输入采购系统、自动补货系统等。
沃尔玛正是通过对少流、信息流有效控制,合公司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较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变得高效有序,实现了商业活动的标准化、专业化、统一化、单纯化,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使其在零售业界所向披靡。
支持通过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集聚整合物流供需资源,为用户提供采购、交易、运作、跟踪、管理和结算等全流程服务,加强平台间互联互通,实现全国全网联网调度,线下线上同步整合。通过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对物流业务分布热点、货源结构、流向分布以及车源结构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管理、运作、决策和竞争能力,提高与物流业发展配套的金融、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信息化水平。通过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制造、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互通、联动发展,提高生产、流通和物流企业的及时响应能力,促进精益生产和服务,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联动。
提高物流配送标准化、单元化水平。
加快研究、制订和推广物流信息技术、编码、安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标准,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支持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物流信息服务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物流信息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工作。以信息化为基础,对物流全流程进行监控,推动物品在起始地整合为规格化、标准化的货物单元,并且保持单元化状态直至终点,从而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
提升物流企业信息管理和技术应用能力。
鼓励企业在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等各环节采用先进适用的物流装备设施,提高作业自动化水平。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电子标识、自动识别、信息交换、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运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推广应用。建立物流技术创新体制。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发推广,支持对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