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仓储物流方案时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提出方案的时间,许多的厂商在建筑设计完成后,已经开始土建时再开始考虑仓储方案,由于柱距等影响,往往会造成空间浪费,因此较好的时间应该在土建之前。
物流过程中涉及的环节较多,出现安全风险的概率也高,物流企业必须去认真思考如何降低及减少事故的发生。
物流的两大主要活动是仓储与运输,这一节主要探讨仓储型物流企业的互联网化。仓储型物流企业,是指具有仓库营业资质且为货主客户提供动产保管服务及相关延伸性服务的企业,其主营业务收入是动产保管费及其他延伸性服务的服务费。仓储企业要实现自身的互联网化转型,需要根据仓储业的职能属性特点,通过相关要素的透明连接,以较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
仓储服务业的属性特征分析
目前专业的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比较少,而且规模都比较小,这是由行业的特性决定的。仓储物流企业想要通过互联网化进行转型升级,实现做精、做强、做大,先要了解行业的属性特征,才不至于在互联化的过程中偏离行业轨道。可以从仓储的功能、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服务能力等方面来分析仓储服务业的属性。
1、两大功能
仓储服务有存储、集散两大基本功能。所谓存储,就是提供商品的存储环境,提供储藏商品的过程服务,提供入库、出库、护理、搬运、装卸等服务。而集散,是指提供商品流通上的集中和分散处理服务。
在实际的仓储活动中,存储与集散两大功能是紧密地衔接,甚至融合在一起。至于存储功能多一些,还是集散功能多一些,这取决于商品的库存情况。商品的库存周期越长则存储功能越**,反之则集散功能越**,零库存的仓储则是以集散功能为主。季节性库存、储备性库存一般对应的是以存储功能为主的仓储,而中转型库存则一般对应以集散功能为主的仓储。
2、仓储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
从第三方物流的社会经济职能来看,仓储企业的服务对象是制造领域和商业贸易领域的货主客户,服务内容是生产制造及商品分销过程中货物存储及商品集散所涉及的相关服务。仓储活动与制造、商贸等经济活动紧密关联,仓储活动一般不能脱离生产制造及商品流通而独立存在。
在具体服务内容上,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为货主客户提供的基础性服务有入库验收、存储过程管理、出库核对等,提供的延伸性服务有配送、库存预警、仓单质押等。
仓储服务对制造企业及商贸企业非常重要,现实中很多制造企业及商贸企业都自建仓库、自营仓储物流,只有当自有资源无法满足需求的时候才寻求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提供服务。这就是专业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数量较少且规模都不太大的原因之一。制造企业及商贸企业自营仓储物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的服务难以满足制造企业及商贸企业的诉求,特别是在订单入库、出库、发运等环节上没有做到紧密协同。仓储物流企业要做精、做强、做大,还是需要从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上进行突破。
3、仓储服务能力要素分析
是哪些要素决定仓储企业的服务能力呢?仓储服务能力的要素分为硬件、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是指仓储基础设施,软件方面是仓储管理能力。
仓储基础实施是仓储企业进行业务经营的基本条件。专业的仓储物流企业做不大,除了上述提到(制造企业及商贸企业自营仓储物流)的原因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仓储物流企业是重资产型企业。仓储物流企业如果圈不到地、筹不到资金、盖不起标准化仓库,发展壮大是很难的。
而软件要素似乎更为关键,仓储管理能力决定了仓储服务能不能满足货主客户的需求。货主客户只有在第三方仓储企业的服务比其自营的更好,以及把仓储物流外包出去比自营更合算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仓储物流企业的服务。
现实中有很多获得仓储物流经营资质的企业算不上是真正的“仓储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没有提供实质性的仓储服务,而只是提供仓库出租服务。只提供仓库出租服务的企业,可以算作是园区型物流企业,具体内容将在本章*四节进行论述。在仓储企业实力排行**,衡量指标是仓库面积(普通货物仓储)、仓库容积(冷冻品仓储)、储罐容积(危险品仓储)等,没有真正反映出企业的仓储服务能力。
仓储管理能力体现在货物保管质量、入库及出库效率、订单接收及发运协同、仓库空间有效利用等方面。仓储物流企业互联网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仓储管理能力,使仓储企业能够统筹好业务、统筹好资源、输出令货主客户满意的服务。
电商仓储受到各种电商大促和线上活动的影响(如双11、双12),订单增长的波动性很大,这就要求在进行仓储规划时,充分考虑到活动大促期间的各种资源的柔性(比如场地、人员、设备、系统账户等等);传统线下仓储的订单大多按计划配货,订单已知且有计划性.
深圳市捷安国际运输有限公司 专业承接深圳至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汽运整车、零担业务,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开通拥有100多家*合作公司,为客户提供迅捷、安全,“门到门”的高品质综合物流服务。
由于仓储涉及到供应链的每个环节,决定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目标,所以仓储的设计在供应链中位于核心地位。仓储布局及其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1. 仓储布局
仓储布局的设计在供应链设计中具有核心地位。仓储物流的研究较初是从解决“牛鞭效应”开始的,即在多个环节的流通过程中,由于每个环节对于需求的预测存在的误差会随着流通环节增加而增加,库存也就越来越偏离较终的实际需求,带来保管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提高。
所以库存的管理牵涉到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包括供应商采购、制造、装配到分销;同时也牵涉到物流流程的设计、配送中心的建立和生产方式的选择
库存优化控制
库存的优化控制决定了仓库的商业模式和管理目标。如传统制造业中,仓储是用来存储和备货;而运用JIT 模式等以高效配送为目标的企业,是以实现降低库存数量、提高进出货效率为目的;
仓储作业作
仓储作业的操作是较基础的部分。这个部分要根据上一层确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模式来落实为操作流程,同时还要与众多的**仓储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如WMS 、ERP 等相结合,所以技术是仓储作业操作的关键
仓储功能的变化:由静变动
仓储按功能分类可分为静态仓储和动态仓储。在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产业链被消费市场反向拉动,消费需求驱动贸易周转加速。相比静态仓储,流通型仓储更偏重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流动性,更能适应消费者对时效性的需求。
卖方在权衡仓储成本和订单损失时,是以商品的性质作为出发点的。如果商品的时效性很强,即需求产生时无法得到及时供给,那么供给方就会被其他供给方替代,所以供给方愿意支付仓储成本以规避缺货损失,而这个成本较终转嫁至需求方。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因为需求方对于时效性有偏好,更愿意购买的是能够立刻消费的商品,进而支付一定溢价,从而覆盖了其产业链中的仓储成本。